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轉載:「我和聖嚴的緣份」

----------------------------------------------------

部落客米果寫的「我和聖嚴師父的緣份」: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8255787.html

米果皈依了,所以稱他「師父」,我沒有皈依,所以直接稱他「聖嚴」就好了。

他根本不會在意別人怎麼叫他吧。不管是「聖嚴」、「師父」還是「張寶康」、「張志德」、「張採薇」。終究都只是個方便名字而已。

維基百科上的聖嚴: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6%E5%9A%B4%E6%B3%95%E5%B8%AB&variant=zh-tw

上上禮拜張涵雅唱《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的時候,我也提到聖嚴:
http://staplefree.blogspot.com/2009/01/star4-22-theme.html
想不到才一個多禮拜,他就圓寂了。世事無常大概就是這樣吧﹗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

一般人接觸佛教都是從傳奇小說開始的,西遊記裡的唐三藏,武俠小說裡的少林達摩。這兩個人的形象,就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和尚」的樣子。

不過其實大部分的和尚,不是玄奘法師法相宗的唯識派,也不是四肢發達的運動健將。目前佛教的主流是禪宗和密宗,在台灣又以禪宗為主,聖嚴、證嚴、星雲、、、都是禪宗的。

禪宗最有名的外在形象,應該是「公案」吧~ 「當頭棒喝」已經從禪宗公案變成通俗成語了。「頓悟」也早就不是在說佛法,而是小學生都朗朗上口的通用辭彙。


--------------------------------------------------------------------------------------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天才,或者得到什麼武功祕笈、樂透頭彩之類的。睡個覺醒來就一切OK了。

不過現實上當然沒這麼好的事。當頭棒喝只是個公案。

「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頓悟?漸悟?並不是二分法。在「頓」與「漸」之間,存在著千萬個不同的過程。

--------------------------------------------------------------------------------------

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2/yinshun32-00.html

中國的禪宗,早就不太用「禪宗」這個字了。

佛教也不只禪宗而已,日本禪宗和中國禪宗也差異很大,日本國內的佛教寺廟大多也不是「那個禪宗」。

--------------------------------------------------------------------------------------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目前台灣的佛教,我想我會用「入世」這個字眼。

早期的佛教主要在宣楊佛法,闡述一整套的人生觀、價值觀、修行觀、、、等等。比較像是學院中的研究、思想觀念的耙梳。目前台灣的佛教,主要做的是「改善社會現況」這部份。講的道理比較簡單,著重的是日常生活的實踐。


-------------------------------------------------------------
自由的訂書針,自由的聽,自由的講 ........ 2008.02.06
  

12 則留言:

maymay 提到...

你有信仰嗎?

我這個人除了睡覺外
啥教也不信捏
整個很沒救了啦
唉~ =="

匿名 提到...

「入世」 這兩個字用的真貼切

現在佛教在台灣的重點
在於所謂的生活的實踐
以及心靈的沈澱與昇華

在一個多元價值的社會
對自我的認識跟不上價值轉變的速度
入世佛教的興起 剛好彌補了中間的空缺

在這個經濟風暴席捲全球的時候
宗教的力量 提供了人們直接的慰藉

只可惜信仰的歧異
也常常被用來作為發起戰爭的藉口
就像斯里蘭卡跟塔米爾之虎(這個名字好像浪速之虎什麼的)
http://www.dailynews.lk/2009/02/07/sec02.asp
除了大規模的死傷 對於宗教的發展與興起
似乎沒有什麼幫助

匿名 提到...

說到宗教的入世社會服務
這幾天由於家人住院
深深發覺慈濟醫院動線和空間規劃比起其他醫院好多了
慈濟的資源整合與規劃比政府還強

不過就我個人來說
我還是較喜歡抽離跟思考的部份
感覺這種力量較深遠些
還有"了悟"這部分真有趣
不是覺得太淺就是看不懂
我想是年紀的關係........

Staple 提到...

maymay:
我沒信仰

SMY:
入世宗教興起的契機,其實正是出世宗教衰亡的原因。

物質上當代社會超過過去任何時代,以致於許多人以為現在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但從精神面上來看,當代社會的迷惘與混亂,在人類歷史上是少見的。

宗教教義的發展敢不上其他領域人文思想的發展,是知識分子對信仰抱持懷疑的主要原因,如果神學家/高僧們 搞不出一個可以說服知識分子的教義系統。宗教宣傳家/實踐者就只好把目標面向社會中的非知識分子。

信仰只是種種意識型態之中的一個而已,與其說宗教戰爭起源於宗教,不如說起源於意識型態,宗教只是一個比較明顯、比較容易理解的原因,也是最簡單的藉口。

宗教只是替死鬼、背黑鍋而已。

海豚妹:
慈濟只是比較新,所以引進的醫療體系比較能跟上時代潮流。國外很多醫院都不是慈濟的(廢話),但是做的一樣好甚至更好。

台灣的醫療體系長期以來掌握在少數「xx幫」手中,最大的兩個,一個是台大,一個是國防體系(榮總+陽明),這兩家都是自體繁殖失敗的好例子。

台灣大部分的醫生,沒出過國,見識淺薄。對於國外新發展出來的醫療技術也許追逐的很快,但是對於其他的部份,像是醫病關係、醫療管理、現代化醫療系統、、、等等人文思考的部份,都無知的很。

不太瞭解妳說的「了悟」是什麼?

maymay 提到...

若你選擇信仰
會選哪個呢?

我的指導教授是位內科醫師
看的很多都是不治之症的患者
他說
"很羨慕我那些有著信仰的病人 面對著生命的終點 沒有駭怕和恐懼..."
我說
"您也可以選擇信仰呀"
他說
"沒辦法 每次聽那些宗教家的演講 都很想站起來反駁..."
ㄏㄏ
我好像也是捏 :P

是否太過理智的人
很難進入信仰的世界裡??

Staple 提到...

選一個信仰??

這問題在我看來大概跟「如果要被殺?你要選什麼死法?」一樣的沒意義吧﹗

上一篇意見有提到喔﹗

當代哲學思潮百花齊放,神學的進步趕不上其他領域的哲學。神學論述架構已經越來越沒辦法說服人了,所以只好轉型成為「入世、實踐」這個方向。

在現代世界,信仰和理智無關,是選擇。

你的指導教授遜掉了~ 因為他沒有面對死亡的能力,只會羨慕別人。

Staple 提到...

講難聽一點,你教授的言論,就像是大學生說:好羨慕那些有摩托車的人,想去哪就可以去哪﹗

然後卻又嫌摩托車沒辦法遮風擋雨,沒辦法說服自己花錢去買一台。

除了摩托車,還有三輪車、腳踏車,汽車,還有飛機,船、、、、都可以給人行動的自由。

你指導教授身為一個知識分子,其實可以用理性面對死亡,但他顯然對於工具理性比較熟悉,對於價值理性卻缺乏涉獵,所以看到人家有摩托車就羨慕,卻忘了自己身在汽車產業裡面,只要弄台車,一樣可以有摩托車啪啪走的功能。

價值理性一樣可以讓人坦然面對死亡、病痛、、啥的。

買幾本價值理性的書給你教授念一念吧﹗


雖然我用摩托車來形容宗教,但這只是個舉例而已。我並不覺得宗教是「比較陽春」的,事實上我很敬佩那些宗教家。像是證嚴、聖嚴、達賴、教宗、、等等。

但是除了宗教之外,要解決「面對生死」的問題,還有很多方法。

另外,宗教能解決的問題遠多於「面對生死」這一個問題,舉凡生活態度、待人處事、人生目標、金錢觀、婚姻觀、、、、、、等等,宗教都能給人一個完整而圓滿的解決之道。

但是其他很多思想也都可以,也都和宗教一樣有「套裝商品」可以「買一次,用一輩子」。

當然這些方法都有好有壞,所以我說這是選擇,不是說服。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 在下是榮總系統 陽明的
陽明是陽明大學(和陽明醫院無關) 陽明大學沒有附屬教學醫院 榮總和陽明的關係挺微妙的
如果講的是醫院,榮總和陽明兩詞不太會並列
說榮總是軍方系統──好像對又好像不對 和軍人很有關係是沒錯 高階長官也多是國防畢業的
但軍方沒有管轄權(和三總不同,也不是軍醫院) 管我們的是退輔會


醫生是不是沒有人文素養?
台面上可能很多人沒有
但有的 也可能被汙名化變成沒有
當個小蝦米的我只是盡好本分問心無愧而已
公立體系不就「官」嗎?
認真的人很多 但尸位素餐的人也不少
做官的並不用什麼人文素養啊
「人文素養」變成制式化的要求時 畫虎不成其實蠻畸形可笑又悲哀的


sorry 離題了

匿名 提到...

說到價值理性 與死亡的關連
在中國的歷史上 有名的幾個(非詳列)
像是文天祥 和譚嗣同
雖然李敖的文字一向不對我的脾胃
他寫的北京法源寺倒是讓我一讀再讀
尤其是描述譚嗣同面對死亡的態度以及想法

簡而言之 他「選擇」死亡的態度
就是S大所謂的 以理性來思考他之死對於中國革命的影響

就宗教的層面來看 接受死亡的態度
是一個完全不同層面的概念
當宗教給了人們對於生活/生命的意義一個完整的解答
死亡跟選擇的關係就不是這麼直接 因為在宗教裡面 永遠毀滅的死亡是不存在的

在現代的「宗教戰爭」中(註1) 自殺式攻擊炸彈一直是最引起我的好奇的
信仰要到什麼樣的程度 才能讓人毅然決然的放棄現世的一切

(註1 現代的宗教戰爭 多半被冠以恐怖主義或是恐怖攻擊, 無以名之 姑且稱之為宗教戰爭)

(文筆好不好真的是天分 沒辦法強求的 那個寫16歲的故事的作者 真的是強者啊....我又離題了....)

maymay 提到...

"你的指導教授遜掉了~ 因為他沒有面對死亡的能力,只會羨慕別人。"

我覺得你這句話說對了
不只是我指導教授
我也是如此 (汗)

你用"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來分析"面對死亡"這個議題
我反覆看了幾次你的回言
終於有些頓悟了 (唉~ 就笨咩! 關於這點,我完全承認~ XD!)

昨天research meeting完
我也和我教授聊到這個話題呢
他對於你說的挺感興趣 ^^

所以
介紹給我們幾本~
有關"價值理性"的書吧
還有
要淺顯些滴 ^^ (關於這點,我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膚淺捏 … 唉~ ~~" 不過我教授很好學,也很smart滴)

還有
謝謝你喔 :)

匿名 提到...

什麼!!!榮總是退輔會管的...
這退輔會還管真寬...管山林又管人命(驚!!)

人文素養這詞怎會變成不痛不癢了呢
醫療的對象是人
但卻是用冰冷的工具與醫病客體般的關係研究
(更別說是侵入性治療與不治之症生死問題)
姑且不論專業能力
但適當的醫病關係與醫療科別統合效率
才是對身處病痛無助的病人及家屬最好照顧
制度與技術都是爲了服務生命而在病痛這一領域出發及更替的吧

作官的更要有人文素養啊
不管是基層或大官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
死老百姓已經夠苦夠無趣了
還得繳稅金找氣受嗎
一位成熟的公務員能給老百姓很多開心與安慰耶
比消費卷還有用喔(這是悲哀嗎?...)

Staple 提到...

To 以上三位:
榮總是國民黨來台以後成立的醫院﹐當初成立的原因是對台灣既有醫療系統的不信任與無力掌控。

台灣光復前的醫療體系是由日本人一手建立的﹐簡單地說就是台北帝大一枝獨秀。而台北帝大在228事件中牽涉太深﹐和國民黨之間幾乎沒有信任可言。國民黨必須建立自己的醫療系統。以免被帝大系統掐住脖子。(是真的掐住脖子﹐不是形容詞、、、、)

榮總在全省各地建立分院﹐和原本日本人建立的署立醫院抗衡﹐就是這種思考下的佈局。

陽明醫學院從她的命名(王陽明、草山)到他的選址﹐都和榮總關係密切。

國民黨內部也有鬥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孔宋家族自己成立的振興醫院。

李熬在我的認知裡﹐只是個不學無術的文化流氓。「文化流氓」四個字並不是說他有文化﹐而是說這位流氓混跡的地盤在文化圈﹐就好像「萬華角頭」一樣﹐「文化」兩字指的是他的活動範圍而已。

《北~》那本書...... 只能算是文化流氓附庸風雅的矯揉造作﹐譚嗣同的選擇被捕早已有許多人闡述過。

選擇自殺攻擊不難﹐激進組織網羅青少年﹐從小開始訓練﹐不斷的折磨他們﹐然後告訴他們綁上炸彈之後就可以上天堂﹐天堂裡有幹不完的美女。就這樣而已啊~

一邊是吃不飽穿不暖天天操到死的無聊人生﹐另一邊是上天堂幹美女﹐任何一個無知的人都會選擇上天堂的。

軍隊都是這樣啦~ 台灣也差不多。

面對死亡應該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的吧?從寵物到親人到自己。死亡是早晚的事﹐每個人都該有面對死亡的態度。

不過我真的想不出什麼可以參考的書。


最常聽到的關於人文素養的討論來自文化圈﹐不過我也想說說﹐文化圈的科學素養其實很低落。大概是五十步笑五十步而已啦~

真的沒啥好怨嘆的吧~~ 文化圈很多沒理性的人﹐科學圈也很多沒文化的人。半斤八兩。